福建长汀博物馆,一盏只剩下金属骨架的马灯静静地陈列在玻璃柜中;它的主人,正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同志。在全国各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里,有一类革命文物很常见——形态各异的灯。一件件普通的照明灯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孜孜追求真理的见证。穿过历史的云烟,我们仿佛看到革命前辈在灯下苦读马列著作的身影,感受到真理的巨大能量和无穷魅力。
对真理的追求、对学习的坚持,彰显着一种高尚的精神。在井冈山等地,毛泽东同志在普通的桐油灯下写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在延安的“干部学习节”上,朱德同志被公认为“模范学生”;在战斗前线,邓小平同志专门叮嘱给刘伯承同志准备一盏煤油灯,正是在这盏油灯下,刘伯承同志翻译了大量俄文军事理论著作。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让党和革命军队领导人不畏艰苦卓绝的环境,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学习和工作,成为外国记者眼中“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灯烛虽微弱,光焰却灿烂。追寻真理、学习理论,不只是体现在领导人身上,也成为当时普通党员和官兵的自觉行动。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吃小米饭,攻理论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时有个说法,青年学生到延安学会了“两法”,即辩证法和战法。许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再加上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祛除了思想的杂质,在政治上日益成熟起来。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回溯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一是靠理想信念,二是靠铁的纪律。坚定理想信念、锻造铁的纪律,仰赖于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融会贯通。彭德怀同志说:“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奋斗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滋养和熏陶。今天,我们赓续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要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体悟信仰的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让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
思想就是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铸就了新时代的新辉煌。学史明理,思想先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关键就是要更好坚守信仰、追求真理、坚定信念,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
“传薪仰一灯”。党史中有信仰之根、精神之魂,也有烛照未来的光亮、辨明方位的指针。学习党的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站在理论的高峰,始终做“真理的追求者”,努力成为“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就能充满奋进力量,无往而不胜。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07月1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