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一个社会秉持怎样的成才观,对人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引广大青年深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指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号召“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新时代人才成长指明了方向。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一个人要成长成才,不能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还在“接地气”“沾泥土”中不断提升自我、快速成长。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长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人才成长没有捷径可走,要在迎难而上、接“烫手山芋”中砥砺心性、成长成熟。“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擎起航空报国的旗帜,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大梁、攻坚克难,在推动航空事业发展中成长成才;疫情突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抗疫一线淬炼成长,和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一起,用青春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实践证明,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广大青年要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多经历“风吹浪打”,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
人才成长不能囿于小我,要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建功立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80后青年魏巧和丈夫放弃北京安稳的生活、返乡务农,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有效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在斑斓田野上闯出新的天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书写大我人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为需要青年一代坚定信念、真诚奉献、埋头苦干。今天,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加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更加光明。每个人都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张 凡)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1日 第04版)